在1938年11月,苏联波利卡波夫设计局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,要求研制一种重型战斗机。由于设计局的其他飞行器项目任务繁重,直到1940年二战爆发后的一段时间,才正式任命了主设计师,随后便开始了TIS重型战机的开发工作。
TIS战机是一种全金属结构的悬臂式双座双发动机飞机,具有修长的机身设计,并在较低的水平尾翼翼尖处配备了双垂尾。首架原型机被命名为TIS“A”,于1941年9月成功进行了首飞。其流线型的外观不仅在视觉上令人印象深刻,更为其提供了出色的飞行性能。
此款飞机的座舱设计采用了串联式布局,顶部有一个可滑动的舱盖,飞行员与无线电员兼炮手背靠背而坐。两者之间有一块装甲板隔开,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护飞行员不受到来自敌方枪弹的威胁。除了座舱的装甲外,飞机其他关键位置也都有相应的防护装置,以确保机组人员的安全。
展开剩余71%TIS战机的武器配置相当强大。机翼根部安装了两门20毫米的机炮(部分资料中提到它还可能装备了两挺12.7毫米的机枪),而每门机炮的弹药储备为350发,每挺机枪则有400发的准备弹。在机头位置,还装备了四挺7.62毫米的航向机枪,每挺机枪的存弹量高达1000发。此外,设计者还计划在机背和机腹分别增设一挺7.62毫米机枪,允许炮手针对不同方向的敌机进行攻击。这款战机还具有优秀的弹药挂载能力,机翼下的挂架能够各自携带一枚重达500千克的FAB-500航空炸弹,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。
设计团队原计划在战机的翼下安装两台AM-39发动机,但由于当时这种发动机没能及时到位,最终TIS(A)上则安装了1400马力的Mikulin 12缸AM-37发动机,搭配VIsh-61SF三叶螺旋桨。飞机采用了后三点式起落架,主起落架位于发动机舱下方,可以向后收纳,尾轮同样可以收回到机尾部分。
然而,在测试过程中,这架战机的表现却并不如预期。虽然按照设计,飞机在7400米的高度应能达到634千米的最高时速,但实际测试中却仅仅达到了554千米的最高时速,这显然未能满足设计要求。此外,飞机的方向稳定性也很糟糕。由于苏德战争导致俄罗斯的工业基础迁移和发动机短缺,TIS原型机的研发进度在1942年时停滞不前,相关工作长期处于搁置状态。
到了1943年下半年,第二架原型机TIS(MA)被制造出来,这架飞机在动力配置上得到了显著改善,使用了性能更佳的AM-38发动机,单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达到了1665马力,显著增强了飞机的低空飞行能力。但增加的机身重量仍然让发动机承受超过负荷,导致战机的空重约为6260千克,最高飞行速度仅为535千米,而最大飞行高度则仅能达到6600米。
在武器配置上,TIS(MA)显得异常激进,机头位置安装了四门20毫米机炮,机翼上也装备了两门37毫米航炮(还计划增设两门45毫米炮)以增强其攻击能力,而原计划安装的腹部朝向后方的机枪则被取消。虽然背部的机枪口径也有所提升,机翼下的挂载能力却被保留,依旧使其在战场上具备多样化的打击能力。从设计的最初阶段起,TIS重型战机就一直受到发动机问题的困扰。随着苏联当时无力提供合适的发动机作为动力,1944年夏季波利卡波夫的去世使得TIS的设计工作不得不中止。此外,TIS(MA)在9月的一次着陆中遭受严重损坏,未能再进行修复。
然而,随着航空技术的迅猛发展,螺旋桨式战机的未来已然岌岌可危,喷气式飞机成为了航空领域的主流。如果TIS在早两年时便能获得所需的发动机,或许它会在二战期间实现量产,并投入实际战斗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聚富配资-聚富配资官网-配资业务-股票配资最新行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